【新四风是哪四风】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不良风气逐渐显现,被形象地称为“新四风”。这些新形式的不正之风,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危害与“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样,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社会风气和群众利益。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新四风”的具体表现,以下是对“新四风是哪四风”的总结与分析。
一、新四风的定义
“新四风”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些与传统“四风”相似但表现形式更为隐蔽、更具迷惑性的不良作风。它们往往以“创新”“改革”“服务”等名义出现,实质上仍是对群众利益的漠视、对工作责任的逃避、对权力的滥用。
二、新四风的具体内容
| 序号 | 名称 | 具体表现 | 危害与影响 |
| 1 | 表面化作风 | 工作只注重形式,不重实效;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但落实少、效果差。 | 消耗资源,降低效率,脱离实际。 |
| 2 | 应付式作风 | 对上级要求敷衍应对,缺乏主动性;任务完成仅停留在“应付过关”,不求深入。 | 形成惰性思维,阻碍工作推进。 |
| 3 | 虚假化作风 | 数据造假、材料包装、搞“盆景工程”等,掩盖真实问题,误导决策。 | 误导政策制定,损害公信力。 |
| 4 | 权力异化作风 | 利用职权谋私利,或借“服务”之名行“权力寻租”之实,损害公平正义。 | 破坏政治生态,引发腐败风险。 |
三、如何应对“新四风”
1. 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群众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防止“新四风”滋生蔓延。
3. 强化问责制度:对存在“新四风”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形成震慑效应。
4. 推动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为操作空间,提高透明度。
四、结语
“新四风”虽披上了“新”的外衣,但本质仍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种。只有正确认识并坚决抵制“新四风”,才能真正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总结:
“新四风”包括表面化作风、应付式作风、虚假化作风和权力异化作风。它们虽然形式多样,但本质上都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不负责任。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整治,才能有效遏制“新四风”的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