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啖酪词语意思】“杨修啖酪”这一词语源自《世说新语·捷悟》中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杨修在一次宴会上因吃酪而引发的一段机智应对。该词常用来形容人反应敏捷、善于察言观色、机智应对突发情况。
一、词语含义总结
“杨修啖酪”出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杨修在曹操面前吃酪时,面对曹操的试探性提问,迅速识破其中含义,并巧妙回答的故事。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聪明、机敏,能够快速理解他人意图并作出恰当反应。
二、词语来源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捷悟》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故事背景 | 三国时期,曹操与部下杨修之间的一次对话 |
核心事件 | 杨修在吃酪时被问及“此何物也”,他通过观察和推理,迅速理解了曹操的试探之意,并给出机智回应 |
三、典故内容简述
据《世说新语》记载,有一次曹操在宴会上给众人分发了一种名为“酪”的食物。杨修在吃的时候,曹操突然问他:“此何物也?”杨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酪’者,‘乐’也。”意思是“酪”字拆开是“酉”和“乐”,而“乐”正是“乐”的意思。曹操听后大笑,认为杨修聪慧过人,能够从字形中看出寓意。
四、词语意义延伸
- 字面意思:杨修吃酪。
- 引申含义:形容人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应变。
- 使用场景:可用于称赞某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得体、反应迅速。
五、表格总结
词语 | 杨修啖酪 |
含义 | 形容人聪明、机智、善于察言观色 |
出处 | 《世说新语·捷悟》 |
背景 |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面前吃酪,机智应对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或描述人的机敏反应 |
相关人物 | 杨修、曹操 |
意义 | 表达对智慧和应变能力的认可 |
六、结语
“杨修啖酪”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也展示了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冷静、机智应对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仍可从中汲取灵感,学习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见机而作,临事不乱”。